中國民航網 劉陽、陳斯文 報道: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精神,更好地指導首都機場集團開展技術創新相關工作,11月26日,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雪松在集團公司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書班上,以《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提升集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為題作專題黨課報告。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宋勝利主持并提出學習要求,集團公司領導參加學習。
劉雪松就技術創新面臨的新形勢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科技創新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在我黨編制五年規劃建議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重點要抓好五項重要工作:一是補短板,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彌補我國科技創新結構中的短板。二是抓機遇,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三是強企業,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四是聚人才,要培養、引進和集聚一大批高端人才團隊。五是大合作,要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共建全球科技創新共同體。集團公司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劉雪松就深刻把握技術創新的客觀規律指出,集團公司作為國有企業,要將技術創新作為科技創新工作中的主要任務,著重從打通“產學研用”的創新鏈條把握技術創新的客觀規律。他強調,在“學”的環節,高校和院所是創新的主要源頭。要做好對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集團的產品。在“研”的環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建立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實施“雙創”,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型企業,建立集團研發中心,瞄準行業技術發展前沿,廣泛開展問題導向、產品導向的技術創新,搶占行業發展技術制高點。在“產”的環節,實現創新要靠制造。要利用好生產外包支持技術創新的產品化,做好集成創新,同時加強供應商的管控,確保核心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可控。在“用”的環節,創新的價值在于用戶。要發揮自身機場行業技術產品最大用戶的優勢,帶動“產、研、學”深度融合,成為機場行業技術產品最大的研發企業,從而實現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機場管理集團的宏偉目標愿景。
劉雪松就進一步明確集團公司技術創新工作思路指出,近年來,集團公司將技術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科技研發投入加大,知識產權質量數量雙提升,科創人才、成果居于機場行業領先地位,科創產品從無到有,科創產業開始萌芽。集團公司調研組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形成了“4-1-4”的技術創新工作思路。他強調,聚焦四型機場是集團公司技術創新的工作目標,集團公司的全部技術創新工作都要聚焦四型機場建設,使技術創新成為建設四型機場的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打通“一個鏈條”是集團公司技術創新的工作方法,要以“用”為主帶動“產、學、研”,打通深度融合的創新鏈條。集團公司要努力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做技術創新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推進“四大創新”是集團技術創新的重點任務,要著重抓好創新技術體系、創新產品產業、創新生態建設、創新制度機制等四個工作重點。
劉雪松強調,創新驅動發展,實干開創未來。集團公司作為機場行業的排頭兵,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決策部署、指示精神和民航局相關要求,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形成更多更好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和打造世界一流機場管理集團提供更加強大的新動能。
宋勝利指出,近年來,集團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科技賦能”已經初見成效,創新生態正在初步形成。下一步,集團公司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技術創新的重大意義,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4-1-4”技術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創新主體地位,聚焦四型機場,切實打通“產學研用”技術創新鏈條,全面落地“四個創新”要求,不斷釋放創新潛能,切實為集團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機場管理集團提供戰略支撐。
此次培訓重點面向集團公司經營管理人員,創新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內容重點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包括集團領導黨課、權威專家輔導、分層開展研討、學習在線測試、自辦讀書班等。
集團公司職能部門正、副職;在京成員企業、直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外派參股企業主要負責人;集團公司職能部門黨員業務經理在主會場參加學習。各成員企業、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中層管理人員、黨員代表在分會場參加學習。